湘江之濱,群賢畢至,萬商雲集。
6月27日—29日,首屆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在湖南長沙成功舉辦。短短幾天,53個非洲國家以及聯合國工發組織、世界糧食計劃署、世貿組織、非洲聯盟等國際組織的萬餘名嘉賓,圍繞中非經貿合作,見證新成果、暢想新未來。
這是一次聚焦經貿、内容豐富的盛會,與會嘉賓在14場主題鮮明的活動和1場展覽展示中充分交流和探讨;這是一次形式創新、彙聚資源的盛會,中非雙方政府部門、企業、商會、智庫還有國際組織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這是一次注重實效、成果豐碩的盛會,中非貿易、農業、制造業、服務業、金融業以及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合作取得新突破……
中非經貿合作巨輪滿載成果,揚帆再起航。
打造務實合作新平台
“我們國家太陽能資源豐富,偏遠地區缺乏電力,這款太陽能家庭式光伏發電儲能系統一定很受歡迎!”6月27日,一位尼日利亞客商來到湖南婁底電将軍新能源有限公司展位,訂購200台太陽能家庭式光伏發電儲能系統,簽下總計100萬美元的訂單。
“很高興可以通過中非經貿博覽會,把我們的産品第一次賣到非洲國家。”電将軍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豔開難掩興奮。中非經貿博覽會開幕當天,電将軍就與非洲客商簽署了236萬美元的訂單。
短短幾天内,首屆中非經貿博覽會精心安排戰略對接、理念交流、經驗共享、項目洽談、展示展覽等關鍵環節,切實爲中非地方、企業間開展更緊密的合作搭建平台、拓寬渠道、創造條件、提供服務,形成了一批實實在在的成果。
——吸引外賓1600餘名、内賓5000餘名,以及3500餘名境内外參展商、采購商和專業觀衆,規模突破1萬人。
——聚焦貿易、農業、合作園區、基礎設施及投融資等領域,舉辦了14場活動和5大闆塊的展覽展示,多角度、深層次介紹中非經貿合作的新路徑、新方式,包括開幕式、4場專題研讨會、3項經貿洽談會、3場專業論壇和3個配套活動。部分非洲國家舉辦推介會,國家有關部委和部分省區市也舉辦了對非合作專題推介會。
——中非地方政府、國有及民營企業、金融機構、商協會,以及非政府組織,共同簽署了84項合作文件,包括政府間合作協議、融資協議、投資協議、商務合同、合作備忘錄等,涵蓋貿易、投資、基礎設施、農業、制造業、航空、旅遊、友城等領域,涉及金額208億美元。
——展區面積達4萬平方米,53個非洲國家和我國28個省區市獨立設展,60多家央企、700多家民企參展。
抓住前景廣闊新機遇
“中非經貿博覽會永久落戶湖南,對企業‘走出去’是重大利好。”中建五局黨委書記、董事長田衛國說,近年來,中建五局不斷加大對非基礎設施項目拓展力度,累計已完工及在建項目25個,實現合同額430億元人民币、營業收入200億元人民币。
中國建築展廳亮相中非經貿博覽會,選取非洲聯盟會議中心、剛果(布)國家1号公路、阿爾及利亞53KM項目、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務區等經典項目進行展示,這些項目在當地有力地發揮了促進就業、提振經濟、帶動産業、提升城市品質的作用。
湖南省商務廳廳長徐湘平表示,首屆中非經貿博覽會取得一批實實在在的經貿成果,突出彰顯了中非經貿合作的本質特征和獨特優勢,也能看出中非經貿合作的巨大活力和潛力。
中非經貿博覽會上,來自非洲的參展企業,感受中國消費市場的魅力,看好中非經貿合作的前景。許多觀衆圍在布基納法索展區周圍,品嘗芝麻糖點心,欣賞顔色絢爛的特色工藝品。展區銷售人員巴斯嘉·維拉格達說:“博覽會讓我們和中國消費者近距離了解。看到他們這麽喜歡布基納法索特産,我非常高興,也看到了機遇!”
在利比亞展區,來自“恩典”蜂蜜和橄榄油加工公司的穆斯塔法·阿爾朱恩,正忙着向圍攏在展台的觀衆介紹産品。“這是我第一次來中國,我想向中國消費者推介我家鄉的特産——椰棗、橄榄油和蜂蜜,希望可以在中國開拓出更大的市場。”
來自烏幹達的穆卡斯能跟顧客用中文交流,他的乳木果油護膚品展台人頭攢動;來自馬達加斯加的參展商托沃赫裏·安蒂尼亞納是第一次來中國,他希望通過這次參展,尋找機會把公司的寶石和原石銷到中國,同時從中國進口手機、電腦和衣服……
迎接互利合作新未來
作爲首屆中非經貿博覽會主賓國之一的烏幹達,準備了不少當地特色展品,吸引衆多觀衆駐足;坦桑尼亞帶來本國特色木雕;安哥拉不遠萬裏帶來各種冰凍魚……首屆中非經貿博覽會上,中非共商合作,期盼互利共赢的美好未來。
在湖南茵浪體育發展有限公司展台前,各種足球産品琳琅滿目。公司董事長王海冰介紹,今年以來,公司開始與肯尼亞、尼日利亞、坦桑尼亞等非洲國家開展貿易合作。4月,公司産品入駐非洲最大電商平台。接下來,公司還将贊助尼日利亞全國青年運動會以及其他非洲國家各級足球聯賽。“茵浪體育将以中非經貿博覽會爲契機,爲非洲青少年提供更加專業全面的足球及體育裝備。”
中國鐵建重工集團生産的隧道工程機械和軌道系統産品,遠銷非洲多個國家,廣泛用于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博覽會展出了中非基礎設施建設領域衆多高水平合作成果。”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飛香表示,中非經貿博覽會爲中非産能合作、貿易方式、文化融合提供了更緊密廣泛的交流平台。
“昨天一天,我就加了70個微信,其中大多是代理非洲業務的企業人士。”江西龍卿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忠傑一邊整理他展台上的“青蒿軟膏”,一邊打開話匣子:“這款外用防蚊蟲産品,經過在非洲的試點銷售很受歡迎,我們有信心把産品帶給更多非洲消費者。”
2018年,中國自非進口同比增長32%,其中非資源類産品進口顯著增加。埃及的柑橘、南非的葡萄酒、加納的可可豆……非洲農産品深受中國消費者喜愛。2018年,中非貿易額達到2042億美元,同比增長20%。
本次中非經貿博覽會的南非展台上,有很多中文标示的産品和中國接待員。南非駐華大使館參贊查爾斯說,南非本次參展,更多依托中國代理商,他們更了解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在開拓中國市場方面更有經驗。“希望在他們的幫助下,中國消費者可以在珠寶、紅酒以外,發現更多的南非優質産品。”
在赤道幾内亞展台,從可可豆到可可粉再到巧克力及多種沖調飲品,各種可可制品看着很誘人。“期待能在中國拓展相關産品的銷售渠道,同時希望中國企業投資赤道幾内亞相關産業,帶動當地食品加工及出口行業。”赤道幾内亞駐華大使館三秘帝貝裏奧·阿貝格說。
展望未來,中非經貿博覽會将繼續辦出特色、辦出品牌、辦出成效,推動中非經貿合作再上新台階,爲共築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注入新動力。